♥名画欣赏
高清局部
♥名画档案
名 称:《夏山图》
作 者:董源
创作时间:五代
尺 寸:纵49.2厘米,横311.7厘米
材 料:绢本,水墨,淡设色
收 藏:上海博物馆
♥画家小传
董源,生年代不详,卒于 962 年。字叔达,钟陵人(今江西省内),中主李 时任北苑副使,故称“董北苑”,后入北宋。工山水,擅画秋岚远景,多描写江南真境,兼画鸟兽,钟馗。其代表作品有《夏山图》、《潇湘图》、《龙宿郊民图》等。
♥名画赏析
董源是个多能的画家,《图画见闻志》上评董源画牛虎“肉肌丰混,毛毳轻浮,具足精神,脱略凡格”,但董源的突出成就还是在山水画上,他所画的山水画体现了江南的真山真水,常以横卷展示丰茂的江南丘陵与洲渚、溪桥与渔浦等旷逸景色,与北方山水画的雄浑峻严之风形成鲜明的对照。究其画法来源,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说“水墨类王维,着色如李思训”。汤在《画鉴》中说董源的山水画法有两种:“一样水墨矾头,疏林远树,平远幽深,山石作麻皮皴;一样着色,皴纹甚少,用色浓古。”前者即“淡墨轻岚”,后者则有“崭绝峥嵘之势”,但董源流传下来的只有“淡墨轻岚”的画法。从总体上来看,董源的创作,重在水墨的表现,不在青绿的设色。五代宋初对董源的山水画成就并不重视,北宋米芾对他的画作了极高的评价,明代的董其昌对董源则是推崇备至,将董源作为山水画发展史上的正宗对待,又把董源同王维、李成、米芾、元四家前后贯穿,组成文人画系。
在所有传为董源的山水画中,最具董源风格的杰作首推《夏山图》卷。拖尾有明代董其昌的长跋,定为“董源画卷”,隔水绫上有“董北苑夏山图神品”的题跋。这卷《夏山图》应是董源画艺炉火纯青、精力旺盛时的力作。
《夏山图》展现了江南峰峦叠翠,云雾缭绕,林木繁茂的夏日景致,画中绘有许多辛勤劳作的山民和家畜,洋溢着浓厚的自然气息和生活情趣。作者取全景式的横向构图,从“高远”取景,郁郁苍苍、朴茂华滋,浓厚朗润的山色与远近相形、虚实掩映的空间感是此画的两个重要特点。图中央是起伏连绵的山峦,上部是一道一道的山峦,由近向远逐渐推展开,山峦与沙碛都同中央的山峦相平行的。图的下部水面空阔,一道道沙碛和坡丘在水上和岸边延伸推展,沙碛与河岸之间,两人泛一叶扁舟顺水漂荡,岸上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似有牛羊在悠闲地吃草。图中所绘杂木或顾盼有姿,或静穆伫立,形态各异。远山的体势、脉络起承转合得自然分明,峰峦起伏平缓,坡丘相抱,山势在聚拢和延展中作有节奏的变化。为了加强画面的纵深感,作者在图中虚处绘出流动着的烟云和溪流。
在该图中,作者还大胆采用了平行构图法。然而平行使用过多极易引起平均,使画面显得单调,但作者用了一些处理手法避免了这一后果。首先,作者以蜿蜒起伏的线形勾画山峦形状,在参差错落间使山与山显出相违之处。其次,作者在对画面的皴染中把墨色分出浓淡,点线分出疏密。《夏山图》以中央山峦为主体,有步骤、有层次地以两点皴法和披麻皴摹画点染,浓、淡、干、湿的笔墨交替循环使用,南方山峰润湿苍翠的特征尽现眼前了。而且,作者对不同的峰峦皴染程度也不同:近处的墨色较深,远处的则以淡湿的墨色勾染,从而造成距离上的差异感。此外,作者把景物穿插其间,打破了平行的规整格局。整幅《夏山图》气势雄伟苍郁,表现手法抽象简练,将夏日自然中蕴藏的那种勃发的生命活力和躁动的气氛全盘托出,值得人再三赏读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