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欣赏
♥名画档案
名 称:《泼墨仙人图》
作 者:梁楷
创作时间:南宋
尺 寸:纵 48.7 厘米,横27.7 厘米
材 料:纸本,墨笔
收 藏: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画家小传
梁楷,生卒年不详,祖籍山东,后居钱塘。宁宗嘉泰年间曾任画院待诏,贾师古高足。梁楷生性狂妄,放浪形骸,常常纵酒度日,世人称他为“梁疯子”。宁宗曾赐予梁楷金带,但梁楷受不了皇家的差役和拘束,不接受金带,将其挂于院中,飘然而去。梁楷工画人物、佛道、鬼神,兼擅山水、花鸟。梁楷画分二体:一曰“细笔”;一曰“减笔”,继承五代石恪,寥寥数笔,概括飘逸。代表作品有《六祖斫竹图》、 八高僧故事图》、 泼墨仙人图》等。
♥名画赏析
以“禅机顶相图”为主要题材的禅画,早在五代时的贯休、石恪已有所创建,构建了禅画的基本样式,指明了禅画的发展方向。禅画的发展和文人画的发展是相伴随的,文人画一度成为主流,禅画却还处于暗流但仍绵绵不断。到了南宋中后期,画风以“形似”为尚,受到禅宗主张抛开外在形式、直指本性思想的影响,便有画家相继作出各种突破画院种种限制的努力,禅宗绘画发展
到了极盛的阶段,出现了许多禅宗画师,成就特殊而卓越的,首推梁楷。
五代石恪开粗笔写意之风,创立了写意风范,但他的粗笔写意只是建立了“写意体格”,还有待于丰富。石恪的人物画以粗笔、粗墨画就,衣纹和形体轮廓只写大意而已,衣纹用笔是“随意”而行,而不是跟着形体走,用墨则大笔平涂,缺少“水墨晕彰”的效果。即用笔不说明结构,用墨不说明形体。而梁楷在这两方面都有了发展。在用笔上,梁楷把石恪画风发展成用笔苍劲之格,并创“折芦描”,成为人物画“十八描”的组成部分,使用笔形与质兼顾,从石恪用笔“无的放矢”中走出,使用笔和结构丝丝紧扣,通过梁楷的用笔,我们能体会出中国画是以气贯笔、写意而出。在用墨上,梁楷发展成泼墨,他的泼墨是粗中有细、细中有粗,笔墨既说明结构,也说明形体,使笔触达到了既是笔又是墨、既表形又表体,从石恪空泛的笔墨中走了出来,使中国画笔墨语言更加丰富。
《泼墨仙人图》画的是一位仙人袒胸露怀,宽衣大肚,步履蹒跚,憨态可掬的形象。作者用粗犷豪放的大笔触,匆匆几笔,就勾绘出了一个人物酣醉淋漓的可爱形貌:五官挤到了一堆,垂眉蜻眼,扁鼻撇嘴,那双小眼醉意蒙 ,仿佛看透世间一切,嘴角边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既顽皮可爱又莫测高深的滑稽相,使仙人超凡脱俗又满带幽默诙谐的形象跃然纸上。
在构图上,作者对画中的人物形象,有意夸大其头额部分,仙人的头额几乎占去面部的多半,而把五官挤在下部很小的面积上,以生动的形象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境界和生命态度。在用笔上,图中仙人衣着用大笔没骨泼墨扫出,用笔依人体结构而行,墨色顺势从浓变淡,从紧变松,从湿变干;衣袍对襟以二三笔写成,把腹胸留出;上衣、裤管至草履看起来像一气呵成,但有笔势墨韵的微妙变化,笔笔酣畅,豪放不羁,如入无人之境;腰间丝带以几撇写成,捆住了略显松散的笔墨。
整个画面几乎没有对人物作严谨工致的细节刻画,通体都以泼洒般的淋漓水墨抒写,浑重而清秀、粗阔而含蓄的大片泼墨使得画中人物笔简神具、自然潇洒,真切表现出仙人既洞察世事又难得糊涂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梁楷所画的这幅《泼墨仙人图》中的“仙人”正是他自己的写照。梁楷凭着他那股子“疯”劲,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创造发展,因而使他在中国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