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欣赏
♥名画档案
名 称:《江山秋色图》
作 者:赵伯驹
创作时间:南宋
尺 寸:纵 56.6 厘米,横 323 厘米
材 料:手卷,绢本,设色
收 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家小传
赵伯驹(1119~1185 年),字千里,宋朝宗室,太祖第七世孙,高宗时曾任浙东兵马钤辖。擅画青绿山水,远师李思训,笔法秀劲,设色清丽,并精人物,兼工花木、禽兽、舟车、楼阁、界画,尽工细之妙。明董其昌认为赵伯驹的画“精工之极,又有士气。后人得其工,不能得其雅”。代表作品有《江山秋色图》等。
♥名画赏析
赵伯驹和其弟赵伯 在唐李思训父子的基础上,总体上保持住青绿山水的特点,而将水墨山水画和“文人画”的理论引入其中,并加以充实。他们在青绿山水中,借鉴了水墨山水画中的皴、擦、点、染,使塑造手段和画面更加丰富多变。二赵改变了李氏父子山水画中只有勾、描的单调局面,加入了墨韵神采,发展到了以墨色控制色彩,在墨韵中追求色彩的变化,把南北二派的画法合二为一。他们将文人的雅逸之气,倾注于青绿山水画中,完成了青绿山水的改造任务。
《江山秋色图》为长卷形式,以精湛的笔墨,绚丽的色彩,描绘出重山复岭,江河港渚的秀美壮观的景色。画面上重山复岭,层峦叠嶂,江河溪涧,深泽浅潭,飞瀑激落,错杂其间。在深秋的雾色中,楼观屋宇,栈道廊桥,苍松古树,各得其宜,三三两两的步行者流连于山野之间,艄公正在江上张网摇船,劳累了的过路人停脚在松阴下歇息闲聊。岸边鸿雁翔集,闲云悠然缭绕。整个画卷虽长但景色详略得当,画中人物虽如豆粒,但却面目俱全,并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作者在《江山秋色图》中重点表现了千岩竞秀的宏伟气势,以造成一种灵动而神秘的气氛,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可能想描绘出一种文人的理想境界,使画面具有受到文人推崇的“士气”。虽然这幅画上出现的是一片太平、悠闲的景象,但却能从中体味出作者对失去故土的思念之情。笔法刚劲秀润,而且线条的轻重、 缓急、 虚实,充满灵动之气,使画面富有韵律感。画中山石以流畅多变的长线条勾廓,并根据山石的脉络加以钩皴(多用“小斧劈皴”)。画笔尖细,但并不软弱轻浮。即使烘染重彩,但始终保持着线条的清晰度。
此图在布局上用传统的“散点透视”法,将高远、平远和深远适当地结合起来,造成容量大、布阵奇、开合有度的效果,在多变之中得到一种和谐的整体感。也就是说,作者想给人的突出印象就是,画面充满了体积感。画中几条河流曲折而蜿蜒,平静自然地流向远方,表现出一种纵深感。作者还从不同角度描绘出山体左右正侧的造型变化以及山脉的逶迤连绵的气势。在用墨方面,《江山秋色图》与《千里江山图》一样,都是以石青、石绿为主调,但《江山秋色图》比《千里江山图》更重视远景与近景明部与暗部的色彩区别,整个画面给人的感觉是更“亮”了一些。近处山石、土坡、竹树多用重石绿兼赭石,阴影处多用石青和墨青。远处的山与树则用淡墨、螺青勾染。天、水部分用花青打底,敷以淡石青。重彩与淡彩的结合使画面具有了一种精
微雅致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