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物画发展至中唐时,已经有了三种主要样式,南朝张僧繇的“张家样”、北朝曹仲达的“曹家样”、盛唐吴道子的“吴家样”。张僧繇的画法吸收了印度画风,追示物象高处受光的光影效果,画法
是中间淡两边深,这种画法讲究轮廓必须跟着形体走,所以“张家样”是“笔才一二,像已应焉”的“疏体”,不符合中国文化国情。
曹仲达所画人物“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即所谓“曹衣出水”,这种画风虽然可显用笔之致,但与中国宽袍大袖的衣冠文化是不相和谐的。吴道子变“曹衣出水”为“吴带当风”,有着“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艺术效果,用笔方面追求力度和厚度,但在色彩上走的是淡墨浅色的风格。周昉的绘画,对张萱画风的继承和发展,改变了张萱用色过厚而产生的“粉气”,施色有所减弱,而且始终保持用笔的力度。周 所创造的“水月观音”,形象端庄,成为佛教绘画流行的标准,被后世称为“周家样”。